/ 如何避免根管治療中斷針:專業醫師操作與風險控管全攻略 - 最新消息 | 牙材、牙科器材、牙科材料供應商|商登貿易|台灣牙材推薦品牌
商登貿易-牙科器材供應商
  • 產品選單
  • 最新消息
  • 商品保固登錄
MENU
CLOSE
  • 產品選單
  • 最新消息
  • 商品保固登錄
買1送1 消毒藥水 新品上市
短效出清 BC Sealer 黏著劑 所有產品 韓國Vericom產品 根管器材 口腔保健
Wellroot
艾康高溫高壓消毒鍋
斯德瑞滅菌袋

如何避免根管治療中斷針:專業醫師操作與風險控管全攻略

  • 首頁
  • 最新消息
  • 最新消息
根管治療中斷針防範示意

如何避免根管治療中斷針:專業醫師操作與風險控管全攻略

結合臨床文獻與國際指引,從器械管理、Glide Path、扭矩控制、沖洗潤滑到術中處理,系統化降低器械分離(斷針)風險。

一、前言 Why it matters

根管治療中的器械分離不僅延長療程、增加不適,亦可能影響預後與牙根長期健康。本文從解剖風險、器械/技術、沖洗潤滑三面向提出可落地的預防與處置策略。

二、造成中斷針的常見原因

1) 根管解剖複雜度

  • 彎曲度大(>30°)或 S 型彎管 → 迴轉疲勞風險升高[1]。
  • 分叉/三叉交界處易卡滯[2]。

2) 器械使用不當

  • 重複使用已屈曲的手械或旋轉 NiTi 器械 → 金屬疲勞累積[3][4]。
  • 扭矩設定過高或過度施壓[3]。

3) 預備技術與潤滑不足

  • 未建立穩定的 Glide Path,進針受力不均[2]。
  • 沖洗/潤滑不足、碎屑堆積,摩擦升高[5][6]。

重點:任何「卡、彈、吱」的異常觸感,都代表應立即退出清屑、再評估管徑與扭矩。

三、關鍵預防對策

1. 建立可靠的 Glide Path

  • 手動預備:ISO #10–#15 手械輕柔逐級放大,確認通暢[1]。
  • 機械輔助:ProGlider、PathFile 等專用器械可降低疲勞[2]。

2. 器械選擇與扭矩控制

  • 依彎曲度選用熱處理 NiTi 或往復系統,提升抗疲勞[3]。
  • 扭矩/轉速遵循 IFU;遇阻力即停機清屑後再試[3][4]。

3. 充足沖洗與潤滑

  • 進針前使用 EDTA 或潤滑劑降低摩擦、促進排屑[5]。
  • 2.5–5.25% NaOCl 配合超聲激振,提升碎屑與生物膜去除效率[6]。

4. 分段預備與階段檢查

  • 中段/近尖側先以 #20–#25 手械過一遍,再進行機械放大。
  • 每放大 2–3 號即檢查碎屑排除、器械形變與彈性。

5. 器械保養與汰換

  • 旋轉器械建議限次或一次性使用;手動器械出現屈曲即報廢[4]。
  • 放大鏡/顯微鏡定期檢查裂紋與磨耗[7][8]。
術中斷針處理示意圖

四、術中斷針的處理要點

  1. 穩定情緒、充分溝通:先向患者說明流程與風險。
  2. 定位與影像:以數位 X 光/CBCT 確認位置與彎度。
  3. 顯微移除:在顯微鏡下運用超細鑷、微螺絲/超聲尖端等技術取出[7][8]。
  4. 無法取出時:評估繞過片段後封填與定期追蹤(見下)。

並非所有斷針都能取出。常見原因:位置過深或彎度過大、原始管徑過小/片段嵌頓、移除風險(穿孔/弱化)高於效益。

當無法移出斷針的處置策略

  • Bypass 並封填:以 ISO #06–#08 細徑手械沿側壁繞過,完成成形與封填;文獻報告長期預後可接受。
  • 定期影像追蹤:每 6–12 個月 X 光/CBCT 評估根尖周狀況。
  • 權衡轉介:複雜解剖或患者期望高成功率者,建議轉介顯微根管專科。

五、結論

以Glide Path+正確扭矩、充分沖洗潤滑與限次使用為核心,可顯著降低斷針風險;術中若分離,依位置與風險在「移除/繞過封填/追蹤/轉介」間做出最安全決策。

內容問題?歡迎聯繫我們

參考文獻

  1. Souter N., Messer H. Instrument fracture in endodontics: a review. Int Endod J. 2005;38:87–105.
  2. Berutti E., Chiandussi G. Effect of a NiTi glide path on shaping. J Endod. 2007;33:1223–1227.
  3. Shen Y. et al. Thermomechanical treatment of NiTi instruments. J Endod. 2013;39:163–172.
  4. Pruett J.P. et al. Cyclic fatigue testing of NiTi instruments. J Endod. 1997;23:77–85.
  5. Hülsmann M. et al. Mechanical preparation of root canals. Endodontic Topics. 2005;10:30–76.
  6. Gasayo N.L. et al. Irrigant temperature & biofilm removal. Int Endod J. 2018;51:1197–1203.
  7. Paragliola R.M. et al. Broken instrument removal. J Endod. 1998;24:68–75.
  8. Ruddle C.J. Nonsurgical retreatment. In: Pathways of the Pulp, 8e. Mosby, 2004.
  9. AAE. Endodontic Instrument Separation: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. 2021.
  10. ISO 3630-1:2008. Dentistry — Endodontic instruments — Part 1.

免責聲明:本文僅供牙醫專業人員參考,非個案診療建議;請依最新法規與權威資料執行。

相關閱讀

活髓治療 VPT 成功率提升:新型根管修復材料的貢獻

回上層

LINE
ID: sundent.co

FB
 

TEL
04-37023166

FAX
04-37023955

商登貿易有限公司    403404台中市西區台灣大道二段186號13樓之1
TEL:04-37023166   FAX:04-37023955  LINE ID:sundent.co   免責聲明   使用條款
商登貿易有限公司    40354台中市西區台灣大道二段186號13樓之1
TEL:04-37023166   FAX:04-37023955  LINE ID:sundent.co   免責聲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