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效期限 ≠ 開封後可用期:醫療/牙科材料指南
EXP 只保證「未開封、依指定條件儲存」的品質;開封後需依 PAO 或院內 ODD 管理。本頁提供公式、表格、SOP 與 FAQ,協助你把關材料安全。
一、先釐清三個名詞 Basics
名詞 | 定義 | 常見表示 |
---|---|---|
有效期限(EXP) | 未開封且符合原廠儲存條件時,產品可維持規格與安全性的最後日期。 | EXP:YYYY-MM 或 YYYY-MM-DD(外盒/瓶身) |
開封後有效期(PAO) | 自開封日起,在建議條件下允許使用的期間。 | 罐子符號+數字(如 6M/12M) |
開封後到期日(ODD) | 院內依 IFU 或 SOP 計算出的實際日期,用於標籤與稽核。 | 範例:開封 2025-03-10,PAO=6M → ODD=2025-09-10 |
使用原則:允許使用至 min(包裝有效期限 EXP,開封日 + PAO/院內 ODD)
二、為什麼開封後壽命會縮短?
常見劣化機制
- 揮發/溶劑流失:酒精、單體、促進劑蒸散 → 黏度與效能改變。
- 氧化/水解:NaOCl、過氧化物、部分單體與液體成分對氧與水敏感。
- 光照/溫度:光敏材料與引發劑受光熱提前反應或失活。
- 微生物污染:反覆開瓶、滴定接觸空氣或器具帶入污染。
- 交叉污染:殘量回瓶、瓶口接觸未滅菌器具。
儲存提醒:僅在原廠 IFU 指示時才冷藏;隨意改變條件可能造成相分離、結晶或凝露進水,反而縮短壽命。
三、不同材料的常見 PAO 與管理重點(參考值,仍以原廠 IFU 為準)
材料/類別 | 開封後常見作法 | 提醒 |
---|---|---|
次氯酸鈉(NaOCl)沖洗液 | 活性逐月下降;多建議 1–3 個月內用完或小瓶分裝即用。 | 避光、密封、遠離熱源;濃度下降影響抗菌/溶解力。 |
氯己定(CHX)溶液/凝膠 | 常見 PAO 3–6 個月(依濃度與配方)。 | 勿與 NaOCl 交互污染;瓶口保持乾燥。 |
黏著劑/粘接系統(含單體) | 常見 PAO 3–6 個月;多瓶或高揮發溶劑者可能更短。 | 嚴格避光密封;依 IFU 決定冷藏與回溫方式。 |
光固化樹脂/流動樹脂 | 多為注射/單管設計;密封避光可至 EXP,但如見 分相、變色、增稠即停用。 | 避免高溫與強光曝露;使用後蓋子確實關緊。 |
根管封閉劑(環氧/鈣矽酸基) | IFU 常見 6–12 個月;預混生物陶瓷注射型注意防乾、防污染。 | 拋棄式TIP不可重複使用;主筒密封儲存。 |
玻璃離子/樹脂改良玻璃離子 | 粉液分裝;液體易吸濕/氧化,常見 3–6 個月。 | 瓶蓋立即關閉;控制環境濕度。 |
印模材(矽橡膠/聚醚) | 受溫度影響;常見 6–12 個月。 | 避免熱源;注意黏度異常或分離。常見汙染源(手部、挖勺) |
氟漆/含氟凝膠 | 單次包裝不回收;瓶裝常見 3–6 個月,避免交叉污染。 | 施用器具一次性;瓶口保持清潔。 |
以上為臨床常見範圍,以原廠說明書(IFU)為最高依據。
四、院內管理 SOP
- 雙日期標籤:每瓶貼「開封日」與「開封後到期日(ODD)」;色卡分級到期區間。
- 較早日期原則:僅使用至 min(EXP,ODD)。
- FEFO + 先開先用:倉儲採 FEFO(先到期先出),作業台先開封先用完。
- 定期稽核:每月巡檢標籤與外觀;分層、沉澱、色/味改變、黏度異常者立即隔離。
- 單次包裝不回用:殘量不回瓶,避免回瓶污染。
- 儲存條件一致:遵循 IFU 之常溫/冷藏/避光;冷藏品使用前需回溫至建議溫度。
- 教育訓練與追溯:開封/報廢紀錄可追溯到批號;新進與年度複訓。
五、常見問答(FAQ)
Q1:未開封但過期還能用嗎?
A:不建議。超過 EXP 無法保證性能與安全,尤其是直接接觸病人口腔之材料。
Q2:冷藏可以延長開封後可用期嗎?
A:僅在 IFU 明載可冷藏時才可,且需遵守回溫/避凝露規範;自行更改條件風險更高。
Q3:混合後的材料能留到下次嗎?
A:不行。多數粉液或雙膠反應後的可使用時間極短,應一次用完。
Q4:沒有標示 PAO 怎麼設定 ODD?
A:依院內風險分級與經驗法則(如 1–3–6 個月)暫定,並持續記錄與驗證結果。
結語
EXP 不是開封後能用到的終止日期。以 PAO/ODD 雙日期、FEFO 與定期稽核管理材料,才能兼顧患者安全與治療品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