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避免腐蝕與交叉感染:鋁製醫療器材安全消毒 SOP
鋁製醫療器材因質輕、導熱快、成型容易,廣泛應用於手術器械、診療車筐、托盤等。但鋁材對酸鹼、鹽類及高溫環境敏感,若消毒操作不當,不僅容易腐蝕,還可能造成交叉感染。以下標準作業程序(SOP)涵蓋「預洗 → 酵素清洗 → 中性洗劑潔淨 → 徹底沖洗 → 乾燥檢視 → 包裝 → 高壓滅菌」,幫助醫療單位有效維護器械。
一、鋁製器材特性與消毒挑戰
-
化學性質
- 易與酸、鹼及含氯化物反應,導致腐蝕與黑化。
- 表面氧化層 (Al₂O₃) 若受機械刮傷或化學侵蝕,保護性能下降。
-
熱敏感性
- 過高溫度或快速降溫易產生熱應力與表面開裂。
- 高壓蒸汽滅菌需嚴格控制溫度與壓力時間。
-
交叉感染風險點
- 凹槽、螺紋等複雜結構容易殘留血漬與蛋白質。
- 包裝或乾燥不完整,殘留水分可成為微生物溫床。
二、安全消毒 SOP 流程
整體流程:預洗 → 酵素清洗 → 中性刷洗 → 徹底沖洗 → 乾燥檢視 → 包裝 → 高壓滅菌
1️⃣ 預洗/脫脂
- 以 35–40°C 溫水快速沖洗,避免高於 45°C 造成蛋白質凝固。
- 使用軟毛刷輕刷凹槽及孔洞,切勿使用金屬刷。
2️⃣ 酵素浸泡清洗
- 選用中性 pH 酵素清洗劑 (0.5–1% 濃度),浸泡 5–10 分鐘。
- 間歇輕刷,避免超過 15 分鐘以減少化學腐蝕。
3️⃣ 中性洗劑超音波/刷洗
- 使用 pH 6.5–8.5 的中性或弱鹼洗劑,不含氯化物。
- 超音波浸泡 30–60 秒,並手工刷洗螺紋、鉸鏈等部位。
4️⃣ 徹底沖洗
- 以去離子水或軟化水沖洗,避免鈣鎂離子殘留。
- 首次清水沖洗後,再以乾淨去離子水二次沖洗。
5️⃣ 乾燥與檢視
- 使用潔淨無塵布或壓縮空氣擦乾,確保無水漬。
- 檢視表面無污垢、裂痕或氧化斑點。
6️⃣ 包裝
- 使用醫用級蒸氣滅菌袋或滅菌紙。
- 熱封後貼上批號、滅菌日期及有效期限標籤。
7️⃣ 高壓滅菌
- 134°C/3.5 bar ≥3 分鐘,或 121°C/1.05 bar ≥15 分鐘。
- 滅菌後自然放氣降溫,切勿快速開包。

三、常見錯誤與注意事項
錯誤操作 | 後果 | 建議做法 |
---|---|---|
含氯或強酸消毒劑 | 鋁材腐蝕、表面粗糙 | 改用中性 pH 清洗劑 |
冷藏後未回溫即滅菌 | 表面結露生鏽 | 回溫至室溫並擦乾 |
超音波時間過長 | 表面裂紋、氧化層剝落 | 控制在 30–60 秒 |
包裝未標示或過期 | 無法追溯批次,交叉感染 | 每包貼上批號與有效期 |
滅菌後過早開包 | 重新污染失去滅菌效果 | 自然放氣降溫再開包 |
四、小結
遵循完整 SOP,能最大限度保護鋁製醫療器材表面完整,同時確保滅菌效果,避免腐蝕與交叉感染。建議定期教育與稽核,維持臨床安全。